规划与体系建设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学校概况   工作动态   政策法规   办学体系   规划参考 
 
您的位置: 首页>规划参考>规划参考>正文


高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步骤和过程监控研究
2021-04-29 11:46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审核人:

十四五时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演变期,是中国高等教育加快内涵发展、提升质量的重大转变期。高校必须正确认识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交织的国内外复杂环境: 新冠疫情的全球化与持续化加剧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大变局、大调整,全球经济衰退趋势明显; 以科技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增强科技竞争力已刻不容缓。高校要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及新格局的发展变化,敏锐把握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深入研究战略布局的新思路、新举措,直面挑战开新局、抢抓机遇闯新路,努力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跨越、新提升。

1高校编制事业发展规划的意义

1.1 明确办学目标和任务,落实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对高校提出新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需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学校的协调、均衡发展。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高校明确办学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使高校规范、有序地发展。近年来高校面临各种排行、评估,使其对开展工作、组织资源、制订制度等方面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办学目标和任务。

1.2 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办学能力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生存之基和活动之源,高校要通过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服务、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开发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围绕区域产业需求,在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方面做好统筹规划,提升办学能力。

1.3 提升学校特色化办学能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校也进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发展阶段。高校需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由模式化办学过渡到个性化办学,实现学校的特色化发展。通过编制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的目标和任务; 通过实施发展规划,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实力、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2高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

高校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凝聚智慧,发扬民主,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把握方向,理清思路,提出目标,明确重点,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发展规划的统领性作用,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体系的衔接,扎实推进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1 高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流程

发展规划事关学校发展大局,需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发展规划编制启动之日起,即应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把握每个节点。

1)准备和调研阶段。组建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机构,确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召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动员部署会,组织相关课题研究,启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各部门、学院成立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编制组织机构,提出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编制的基本框架与思路。

2)总结和起草阶段。在前期调研、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十四五各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的初稿;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学校十四五总体规划初稿。

3)征求意见和修改阶段。贯彻落实国家、行业、区域等有关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修订、完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经学校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形成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 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讨论,并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论证和征求的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学校总体规划审议稿。各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的草案也同步完成,并提交学校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审议。

4)完善、审定、发布阶段。总体规划由学校教代会、党委常委会审议,报省教育厅审定; 专项规划经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小组修订完善后,经党委常委会审定通过; 学院规划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各规划经批准后,学校正式印发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

5)规划任务分解阶段。开展规划任务分解工作,发布学校十四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任务分解方案,并与各部门、学院签署目标责任书。各部门、学院依据学校十四五规划和目标责任书,具体执行规划实施工作。

2.2 高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求

高校的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学校目前所处的发展位置; 第二,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 第三,学校后续的发展目标。这三个方面将成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主线,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需要对顶层设计的思路予以明确,规划的编制需要坚持前瞻性、全局性及科学性的原则,要系统规划高校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通盘进行谋划。

高校要详细、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中存在的不足,吸取十三五阶段取得的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国家及社会的形势,深入剖析学校面临的挑战及机遇,提出十四五阶段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发展理念。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对外合作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明确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

3高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发展指标

高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是对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及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规划,对学校的发展建设起着决定性的引领作用,是一份具有高度引领性及目标性的纲领性文件。一个规划期内的发展指标是发展规划的重要方面及关键因素,是促进高校事业发展的外在表现及最显性的量化指标,同时也是学校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及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观测点。

3.1 发展指标的意义

发展指标是高校事业发展规划中的显性体现,是高校事业发展规划的灵魂及核心,用文字或数字的描述高度概括了学校在未来五年内所要完成或实现的主要目标,是总体发展目标的具体外在表现形式。

1)发展指标对高校的发展方向有引领作用。发展指标可以明确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能够引领学校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提升学校活力及竞争力,凝聚校内外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或双一流高校建设起到检验和指导的重要作用。

2)发展指标对学校职能部门的发展有指导作用。发展指标是学校各职能部门完成未来五年规划期既定目标的行动依据,各职能部门作为承担完成规划期主要发展目标的主体,需要高度重视既定目标的实施情况,调整部门工作的中心,以完成既定目标为重点,将部门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从而促进总规划目标的完成,同步实现自身部门的价值。

3)发展指标对规划的执行情况有调控作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有的指标可能较难实现,需要对原先制订的发展指标进行调整及优化,这就是中期规划的调整过程及分析评估过程。中期要将已完成的发展指标与既定的发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出现偏差的要进行调整、修订、优化,使发展指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事业发展。

3.2发展指标存在的问题

1)量化指标同质化趋势明显。从各高校发展规划文本看,发展指标多集中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生规模等方面的量化指标。

2)体现学校特色的发展指标偏少。结合各高校发展特色状况制订的高校特色化发展指标较少,以至于高校的发展规划没有亮点。

3.3制订发展指标的原则

1)发展目标需体现延续性。上一个规划期工作要为下一个规划期工作打好基础和做好支撑,要详细分析上一个规划期的目标完成程度,并查找问题,提出下一个规划期的发展目标。

2)发展目标需特色化。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化阶段,根据 2019 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 2 688 所。面对高等教育百舸争流、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格局,高校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走特色发展之路、内涵建设之路,能破解高校同质化的困境。

3)发展指标需聚焦多元化。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多角度挖掘高校自主发展的独特模式。可以充分借鉴高水平大学的申报指标体系、江苏省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上海软科指标体系等的相关指标,形成可具体操作的多维、多层、多元发展指标体系,并且兼顾学校的综合功能和个性特色。

4)发展指标需注重比较化。在高校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引领的进路上,具体发展指标的拟定,既要坚持纵向比较,整体审视高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学科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凸显类型与特色; 也要强调横向比较,加强与国际标准、国内标准的联系,凸显内涵发展。

4.高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评估及监控

4.1发展规划的评估

1)确定评估主体。谁来评估关系评估的多元性。应形成学校组织 + 同行专家 + 社会公众的多元评估主体,使规划的评估由内部自审转向公共可审。既要成立由校领导牵头,发展规划处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专门规划评估小组,统筹协调、一体推进,定期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也要引进独立的第三方评估主体,行使对学校的监督职能。同时,还要发挥师生、校友以及社会公众在学校发展规划评估过程中的作用。

2)界定评估内容。评估什么关系评估过程的合理性。概括而言,主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握学校的知识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治理能力以及国际化等维度,从三个层面进行全面评估: 第一层面是事实层面的规划实施结果,包含学校的顶层设计、持续投入以及规划目标落实的评估; 第二层面是价值层面的人本绩效评估,包含规划结果绩效评估及规划主体价值评估; 第三层面是规划实施过程评估,包含规划运行评估等。

3)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如何评估关系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学校发展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注重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兼顾横向可比与特色凸显。定性指标主要通过同行专家评议的方式获得,充分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校自身校情,强调从突破性、创新性、特色性的角度来体现规划指标的内涵。定量指标主要通过政府监测数据、学校填报数据、第三方评估、在校生与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等多来源数据,获得更全面、相互验证支撑的评价指标。

4)建立反馈机制。良好的反馈机制,不仅能够了解、掌握规划实施进展,而且可以促进目标达成。目前,高校亟待建立健全规划反馈机制,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作为对部门和学院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重视规划评估结果的反馈,为学校高层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依据。

4.2发展规划的监控

1)事前监控。在学校的发展规划实施之前,从价值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角度,进行不同路径的选择、可行性研究以及对预期效益的评价,其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纠偏程序与责任机制。一是要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通过完善的责任机制,提前规避各种可能的执行偏差行为。二是要以资源配置为手段,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金、固定资产、重大仪器设备等核心资源的分配。

2)过程监控。在学校的发展规划实施之中,应加强规划执行的过程管理。一是要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发展变化,及时修订、调整指标体系。二是要加强督导检查、强化问责机制建设,对发展规划的落实和贯彻情况进行跟踪、检测、纠正,形成有利于促进规划落实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3)结果监控。在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后期,学校应掌握规划实施情况的进度,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反馈评估意见,并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规划监控的力度,保证发展规划有效实施,确保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5结束语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关乎学校未来五年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编制程序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规划的编制质量好坏,因此要重视编制工作的方案制订、调研论证、组织领导等方面; 明确发展规划中的发展指标,使得发展指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加强规划的宏观调控,实时对发展规划的各项指标进行跟进及调整,从而更好地完成事业发展规划的既定目标,推进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文章选自《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特别声明: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关闭窗口


规划与体系建设处  地址:广西南宁市东宝路1-1号
电话:0771-5849769  邮编:5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