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简介

作者: 时间:2019-06-22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战略部署中反复强调的“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等重要思想,广西远程教育服务中心联合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于2013年2月重新组建广西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将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加以建设。


   优化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后重组的广西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现由贺祖斌教授、博士担任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人员为主体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广西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中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9名;校内兼职研究人员中学术骨干9名;校外兼职研究人员中学术骨干9名。其中正高17名;副高6名;博士7名;硕士15名。平均年龄47岁。研究中心专职与校内兼职人员在2010年—2012年科研成果情况较丰富:出版著作11部(其中有5部著作或省级以上科研奖励);发表论文92篇(其中有6篇学术论文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有34篇学术论文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课题立项33项,获177.4万元资助经费。此外,三个单位联合共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研究中心建设大力支持,为研究人员提供便利、高效、舒适的科研环境。


一、广西远程教育服务中心


   2007年9月,经教育厅批准成立,依托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简称广西电大)进行广西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广西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广西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为推动广西教育信息化、完善广西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广西学习型社会服务和提供智力支撑。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和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中,广西电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由广西电大总校为中心、18所市级电大分校为骨干、106个教学点为基础共同组成的广西最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目前,全区电大教职工1,145人,高级职称180人;外聘教师483人。学校拥有宽带校园网、远程教育信息传输和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拥有功能完备的卫星电视和VBI、IP接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双向视频教学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完善,建成了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即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并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办学方向,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联合自治区组织部、教育厅、民委、民政厅、扶贫办等五个部门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方式,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并积极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搭建终身教育的平台,举办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大力开展岗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建设社会化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此外,还关注特殊教育,成立了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广西分院,开展残疾人远程高等学历教育;承担广西总工会“劳模学历提升”活动的100名试点任务,开展劳模提升学历教育,等等。成为广西唯一一所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远程开放大学。


   广西电大为健全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增强科学管理能力,鼓励、支持广大教职工申报并承担高水平、高级别的科研课题,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制定实施了《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校外立项科研课题经费配套办法》、《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


   广西远程教育服务中心成立5年多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紧紧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广西的发展规划,重点攻关,在广西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广西终身教育体系、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广西学习型社会建设等前沿领域进行开拓创新性研究,并取得了明显成绩。如出版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论──广西省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贺祖斌)、《中国大学这五年》(贺祖斌)、《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探索与研究》(宋志生)、《远程教育与广西学习型社会建设》(时锦雯)、《没有围墙的大学——开放大学建设探究》(李培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谭少元)等学术专著。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广西远程教育服务中心发表论文36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5篇;获课题立项126项,其中省级课题课题立项17项,校级课题立项72项;获科研成果奖励 86项;获科研项目经费资助120万。


二、合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


   1984年6月正式批准成立。主要从事全区中小学及中职校推广、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应用的实验和研究,负责教育教学资源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指导协调和管理我区中小学及中职学校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和网络等有关信息化工作,开展相关技术咨询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多年来,电教馆通过通过各项业务的开展,为推动推动全区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应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成为基本技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已完成了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正在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并承接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多媒体进课堂”综合解决方案的教学实践研究》,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的共享及广泛应用,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合作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现开设有56个普通本科专业,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5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4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3个。学校曾被教育厅批准为“广西远程教育基地”,学校依托教育技术学硕士点开设了远程教育研究方向,并利用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广西首届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评比中,学校教师撰写的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2010年以来,共投入了近两千万元建设了“未来教师空间站”、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等教育信息化项目,配备了远程见习系统、远程教研视频系统等教学、培训和研究的信息化系统,建构了一个面向民族地区、面向未来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四、研究特色


   1、广西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通过开展远程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学媒体化、教育资源数字化、管理服务智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依托广西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建立规范的广西终身学习公共支持服务平台,促进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共享和综合利用,形成遍布城乡、社区的开放式学习网络,为公众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2、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广西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的研究。围绕开放大学机制建设试点、继续教育制度改革试点、学分制改革探索和发展社区教育机制试点等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简称“双十”工程)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善广西终身教育体系。探讨研究“广西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内容,促使《广西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尽快出台和施行。


   3、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广西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的研究。开展广西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路径、对策研究,开展广西学习型社会的动力机制、指标体系研究,开展广西学习型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开展学习型社会视域下广西社区教育、非学历教育、农村继续教育、区域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构建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