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 莫兴伟 报道 3月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我校组织各二级学院近80名志愿者参与邕宁区社会工作部主办的以“学雷锋 做志愿 服务改革建新功”为主题活动。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赋能基层治理,为300余户居民送上涵盖数字帮扶、反诈科普文化浸润的“春日民生礼包”。
智慧助老:跨越数字鸿沟的温暖实践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青年志愿者们针对老年群体“用机难”问题,化身“银龄数字导师”,聚焦就医挂号、智能设备使用、老照片修复等高频生活场景,精心设计服务项目。志愿者们在社区设立“智享生活服务站”,通过1对1辅导和全流程演示教学,现场解决手机卡顿清理、APP误装误删等实际问题,帮助老年人掌握线上挂号、智能设备操作等实用技能,将数字技术转化为适老化服务动能,搭建起跨越 “数字鸿沟”的温暖桥梁,赢得社区居民点赞,纷纷称其“既贴心又实用”。


青年志愿者们帮助老年群体解决手机操作相关问题
反诈护航:织密社区安全的青春防线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们在社区搭建起“反诈防骗安全小讲堂”,将常见的“直播间抽奖陷阱”“拼单砍价骗局”等新型诈骗手段转化为沉浸式的反诈互动。志愿者们化身为“反诈主播”与“网购消费者”,通过角色扮演现场还原诈骗话术、资金流向等关键环节,使居民直观识别虚假刷单、钓鱼链接等风险,为社区居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 ”的反诈教育。志愿者们还开展了电商知识科普,重点讲解了正规电商平台操作规范与交易安全要点,开展了生动的案例解析,强化居民风险防范意识。志愿者们用专业知识与满腔热情,织就了一张严密的反诈骗“防护网”,为居民守护好“钱袋子”注入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力量。



青年志愿者们为社区居民讲解反诈防骗小技巧
文艺润心:架设代际对话的文化桥梁
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志愿者通过艺术赋能创新实践,使雷锋精神焕发时代光彩。活动中,学校合唱团以一曲《最美的期待》传递时代温度,舞蹈队用灵动舞姿演绎青春风采。大学生艺术团通过将雷锋精神转化为视听共鸣的艺术表达,激活了红色文化的时代感染力,让学雷锋行动成为滋养社区精神家园、凝聚文明共识的 “文化春雨”。


大学生艺术团舞蹈

活动合影
此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是校地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重要实践,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筑、项目共创,实现了高校专业优势与社区治理需求的精准对接。下一步,学校团委将深化与属地街道的战略合作框架,联合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推动志愿服务向基层治理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纵深发展。通过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持续提升校地协同育人效能,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学校智慧与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