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部 郑霞 报道 为丰富校园心理文化,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释放情绪、提升心理健康素养,10月28日下午,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团体辅导室成功举办了“心灵手巧”手工串珠心理体验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150多名在校师生踊跃参与,现场氛围温馨而专注。
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主持人首先介绍了串珠艺术的文化背景与心理疗愈价值,接着介绍了活动规则和团体约定。随后,同学们分批次在心理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开始了自己的串珠创作。

主持人介绍串珠艺术文化和活动规则
活动现场分成浓墨重彩、敦煌绮梦、满翠琉璃、桃雾弥浅和翠韵琉璃五大串珠主题,根据不同主题提供相应颜色、形状和材质的珠子,同学们可自由选择、精心设计,编织出各具特色的手链、挂饰等作品。

五大串珠主题
心理教师引导同学们专注于线绳穿梭与珠子组合的重复、有节奏的动作,在制作过程中关注内心感受,将情绪与创意融入作品之中,让思绪得以沉淀,进而有效缓解焦虑。

心理教师现场指导
随着作品渐渐成型,活动室里的交流也愈发活跃。“你的这个配色好有创意!”“我这里总是打不好结,能教教我吗?”同学们自然而然地互相请教,分享心得。有人细心地在帮邻座固定收尾的绳结,有人在热情地推荐珠子的搭配方案。这些看似简单的互动,却让这个安静的下午变得格外温馨。


老师、同学们相互学习和帮助
活动尾声,多位同学踊跃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灵感与心理体验。他们表示,手工串珠不仅锻炼了专注力与创造力,更在交流与分享中增强了归属感与自我认同。

同学们展示作品

同学分享创作感受
本次手工串珠心理体验活动,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艺术与心理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表达自我的平台。未来,学校将继续拓展多样化的心理育人形式,助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活动合影(何心凌/摄)